这几天,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的朋友圈非常活跃,从泡茶到吃火锅,从微信视频会议到看电影、玩游戏,全程图文直播,只不过,和平时不一样的是,所有的这些事情,他都是在车里完成的。 是的,他正在参加比亚迪“不带手机、足不出车48小时”挑战活动。和他一起参加挑战的,还有维信金科副总裁胡锰、著名观察家王冠雄以及当红人气女主播。这个活动吸睛无数,人们最关注的有两点:一是在车里如何吃喝拉撒?二是在这样一样手机不离手的时代,48小时不带手机真的可以做到吗?感受如何? “出舱了,舍不得下车。”6月17日下午两点,李云飞在朋友圈写道,“分‘手’48小时,想说的很多。感谢三位嘉宾和我一起参与挑战,感谢现场导播、摄影摄像和保洁等工作人员,也感谢场内外关注的朋友和网友。最要感谢的,就是比亚迪强大的DiLink系统。伟大的时代,伟大的行为艺术。唯有身体力行,才能打破大众的想象。也许,这就是比亚迪向新而行的使命!” 尽管也有网友质疑,比亚迪唐毕竟不是房车,48小时不下车有点儿过度营销。但更多的人却为这个创意叫好。这两年来,不少自主品牌车型都主打智能化和网联化,虽然功能趋同,但效果却千差万别。有些汽车尽管有硕大的屏幕,但消费者使用一段时间后,又用回手机支架,大屏幕变成摆设,看起来迷之尴尬。 比亚迪希望,通过此次活动,让DiLink智能网联系统的便利性、安全性更加深入人心。但是,车载智能系统真的能接管手机的功能和作用吗? 为何要举办48小时“分手”测试? 早在1943年,马斯洛就提出,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,分别是: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。然而,对于现代人来说,在生理需求的下方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需求——Wifi需求。没有Wifi,就无法连接入网、网络购物、交友吐槽、晒富炫酷、点赞评论。 这些,主要都是通过手机来实现。因此,我们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,一会儿不看手机,就非常没有安全感,失魂落魄。甚至,不少人开车的时候还要聊微信、看朋友圈,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。前不久,在福建三明市的一条隧道内,一辆快速行驶的小车突然失控,飞速撞向隧道内壁,女司机当场身亡。事后,警察发现女司机开车34分钟用手机30次。 面对车内网络焦虑和驾驶安全的矛盾,业内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。基于用户这一痛点,比亚迪推出DiLink智能网联系统。凭借全面开放的生态、自适应旋转悬浮Pad、OTA远程升级以及精准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,它能够在车内接管所有智能手机的功能与操作,不仅让用户不再为网络“失联”而焦虑,也避免驾驶中因分神操作手机而引发的安全风险。 此次举办“分手”48小时测试,就是希望验证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在车载场景下,能否真正接管手机、无缝连接互联网的智能生态。这在此前,还从来没有哪个企业尝试过,可以说是开创了行业先例。 48小时“分手”测试结果如何? 从李云飞的状态不难看出,“不带手机、足不出车48小时”挑战活动对他来说是一件享受而非痛苦的事情。而且,在48小时内,还有家人和好友的探访,泡泡茶、聊聊天,也是另一种幸福。 李云飞的女儿被DiLink系统里海量的动画片所吸引,向妈妈申请能不能和爸爸一起住在车里,被“无情”拒绝了。其他几个体验者,也各有各的精彩,连续两小时不间断的K歌,简直比KTV还要精彩。此外,几个人还都体验了叫外卖、看电影、玩游戏、视频工作会议等,甚至结合比亚迪独有的VTOL移动电站技术,还可直接让车辆供电,点个海底捞上车吃,让人羡煞不已。 之所以能实现“一屏”搞定全部功能,主要是因为DiLink系统能够自由安装市面上数以百万计的APP,充分满足用户的全方位智能生活需求。同时,DiLink系统还能匹配用户使用手机APP的习惯,自动切换横屏竖屏。 在驾驶场景下,凭借语音控制,DiLink系统有效防止了用户在驾驶中低头、分心操作手机等行为,确保用户在专注于安全驾驶的前提下,依然能保持对网络的连接和自如使用。 在李云飞看来,“在车里替代智能手机”已成为衡量智能网联汽车的主要标准。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汽车,必然能够在车内全面接管用户对手机的需求和操作。目前,比亚迪已经建立起面向全球的开发者平台,全面开放车辆的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,联合全球顶级开发者为用户定制更多、更好玩的车机APP。 表面上看,“不带手机、足不出车48小时”挑战活动是一场秀,或者说营销活动,但从本质上说,这是比亚迪对于车机系统的一次普及和创新,也势必将推进整个行业车机系统的升级。正如李云飞所说:“车内取代手机,是车载系统的及格线。” 比亚迪为何敢尝试48小时“分手”测试? 在汽车行业,比亚迪一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。当所有车企都还在发力传统燃油车的时候,比亚迪已经在电动车市场深耕多年;当别的汽车企业在为卖车而发愁时,比亚迪已经布局了包括电池、大巴和云轨等在内的全产业链。 不跟风、更具前瞻性,而且在研发上不吝投入,是比亚迪一以贯之的生存和发展法则。包括在车载互联系统上,不少车企的做法非常简单粗暴,那就是简单的外包和集成。但比亚迪却坚持认为,电动化和智能化、网联化代表着未来的方向,不仅要自己做,而且要尽量做到最好。 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就是代表之一,早在去年4月的北京车展上就已经发布,它定位为“智能、开放的软硬件平台及生态服务”,由Di平台、Di云、Di生态和Di开放四大部分组成。DiLink系统采用骁龙高性能八核处理器,8核CPU,处理水平推测与骁龙820相近,内存为3G,内置存储空间32G,远超行业水平。 DiLink系统的优势在于,它不仅搭载了一块全球领先的14.6英寸超大可旋转中控屏,内嵌比亚迪自主研发的深度定制安卓系统,100%兼容手机生态应用。最重要的是,这个屏幕可以根据APP的使用场景和最佳显示效果智能预判,自动旋转成横屏或竖屏。也就是说,当你使用抖音时会自动旋转成竖屏,观看视频时则自动旋转成横屏。 另外,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在智慧生态链的打造上也下足了功夫。无论是支持海量第三方根据汽车场景量身定做的APP,还是整车数据层和控制层多达341个传感器的开放,都让比亚迪形成一套完成的智慧生态圈,汽车成了真正跑在互联网上的一员。 事实上,比亚迪在智能化方面一直跑在行业的前列。比如早在2014年,比亚迪就实现了遥控自动泊车功能。这些的背后,是比亚迪对于技术的重视和对研发的持续投入。 财报显示,2018年比亚迪研发投入为85.36亿元,同比增长36.22%,占营收比重为6.56%,其中研发费用为49.89亿元,同比增长33.42%,首次超过销售、管理和财务;同时其研发投入从2015年-201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2%,在国内车企中处于较高水平。 可以说,研发上的持续高投入,正是比亚迪敢于尝试48小时“分手”测试的底气,也是其核心竞争力之所在。 举报/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