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仅就《海外北经》所载“夸父逐日”神话的创作动机,也就是前人创作“夸父逐日”的神话纪念夸父的原因,比较主流的观点大概有两个:一者,认为“夸父逐日”中日隐喻着光明,隐喻着火,因此,夸父逐日其实是逐火。夸父族类似于燧人氏、高辛氏,是最早利用火的原始氏族,而夸父本人可能是在从事引火实践的过程中因火灾而死,所以人们为了铭记夸父而创作了“夸父逐日”的神话。再者,夸父可能是夸父族的巫师,逐日则是一种原始的巫术仪式,这种巫术的目的是为了求雨。夸父死于某次求雨活动,人们为了纪念他,创作了“夸父逐日”的神话。
单就《海外北经》“夸父逐日”的神话来看,这两种观点都比较合理。但是,如果联系到《大荒经》中两处“应龙杀夸父”和“夸父道渴而死”的冲突来看,后者的合理性更强。从神话的表述上,夸父是因逐日而口渴,“饮于河渭……北饮大泽”,但如果还原到现实和信史,则应该是先渴而后饮,或用《大荒东经》的表述,应是“数旱”而欲饮。
洪荒时代,人类在进入农耕生产之前,普遍采取逐水草而居的渔猎生活。有水源的地方就有鱼,有鱼就能开展渔业生产。降水丰富的地方植被覆盖率就高,采集的成果才多。同理,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,食草动物才有更多的食物,所以分布的密度高,而食草动物的数量多了,食肉类动物也才有生存的可能。因此,“夸父逐日”的本质实际上是迁徙,有可能是寻找水源,也有可能是沿河流自下游向上游迁徙。亚欧大陆东岸,中国境内的地形呈现西高东低的走向,因此多数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,也就是说,上游在西。“夸父逐日”的“日”隐喻着迁徙的方向,即西方。而在迁徙的路上,夸父族来到了禺谷,这是河流的中上游。谷地的特征完全吻合河流中上游的地理地貌。在这里,夸父族遇到了另外一个氏族,这就是《大荒经》中神话形象应龙所对应的应龙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