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创/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谢惠茜 6月以来,银行再次掀起存款“降息潮”。而这一“降息潮”不仅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村镇银行,连多家国有大行都集体迎来了近期的第二次、今年内第三轮“降息潮”。 存款“降息潮”范围扩大至村镇银行 “5月15日,我们就下调了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利率。这次将定期存款利率进行略微下调。”深圳罗湖蓝海村镇银行某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据深圳罗湖蓝海村镇银行近期发布的公告显示,该行自5月31日起调整一年期(含)以上定期存款利率,定期存款(整存整取)一年、二年、三年、五年期的利率分别由2.25%、2.85%、3.50%、4.00%下调至2.15%、2.75%、3.40%、3.90%。 自6月份以来,广东、山西、山东、四川、吉林等地多家村镇银行纷纷跟进下调定期存款利率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近一周内,已有内蒙古乌海银行、深圳罗湖蓝海村镇银行、蒙商银行、都江堰金都村镇银行、桐庐恒丰村镇银行等近10家银行密集发布利率调整公告。 值得关注的是,这已经是今年银行定存利率第三轮“降息潮”。 今年4~6月期间,每逢月初均有银行密集宣布降息,4月初,河南、广东、湖北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打响年内银行存款降息潮“第一枪”;5月初,浙商银行、恒丰银行、渤海银行密集官宣存款降息,国有行、股份行定存挂牌利率基本告别“3”时代,这次存款降息潮的范围扩大至了村镇银行身上。而过往,这些中小银行主要靠较高的利差,以吸引储户。 “中小银行由于产品服务、品牌形象难以企及大型银行,在存款市场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,往往以相对较高的存款利率吸引储户。一般而言,中小银行存款利率高于大型银行符合自律机制,具有合理性。但中小银行此举有利于逐步降低各类负债成本,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。”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,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之下,中小银行应摒弃“规模情结”和“速度情结”,基于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合理确定利率,合理吸收存款。 同时,他建议金融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,加大政策支持力度,防范大型银行非市场化过度下沉给中小银行带来的“挤出效应”,推动中小银行真正成为多层次、广覆盖银行机构体系的重要部分。 多家国有大行再度下调存款利率 紧跟着,6月7日晚间,有消息称,多家国有大行近日将下调部分存款利率,涉及人民币、美元币种。其中,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或将调降5个基点,部分定期存款利率或将下调10个基点;美元定期存款根据不同期限和不同规模亦有调降,5万美元(含)以上的1年期定期美元存款利率不高于4.3%,此前有的大行该品种利率最高可达5%左右。 对此,有深圳地区的国有大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了该消息。 事实上,去年9月,部分国有大行、股份行已率先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,随后部分城商行、农商行跟随下调。目前国有大行执行的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为活期0.25%、2年期2.15%、3年期2.6%和5年期2.65%等。对于美元定期存款利率下调,有的大行已于本周一落地,另有大行将于近日实施。 “国有大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,其市场份额占据整个银行业近‘半壁江山’。因此,国有大行继续下调存款利率,对整个存款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,这也将会继续引导存款市场的利率下行。而且一般而言,中小银行后续仍会继续跟进。”董希淼指出。 未来存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虽然今年已经历多轮银行降息潮,但业内普遍认为,目前银行净息差仍然承压,未来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。 记者也注意到,数据显示,2023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.3%,增速同比下降6.1个百分点。而去年全年,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仍达5.3%。数据还显示,2022年商业银行净息差呈逐季下降之势。 “银行息差缩窄及净利润增速下滑,与银行持续减费让利有关,但影响降低融资成本的可持续性,也将影响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。所以,通过下调存款利率、压降负债成本来延缓息差缩窄压力、稳定收益水平,在当前仍然具有必要性。”董希淼表示,预计未来一段时间,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的可能。但考虑存款利率目前已经处于较低水平,以及随着宏观经济回暖、融资需求上升,未来存款利率下降的空间相对有限。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,从中长期看,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。对于居民来说,一定要平衡好风险和收益来综合进行资产配置。如果要追求高收益,那么必须承受高风险;如果要追求稳健的收益,可以在存款之外,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产品。 华林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邓奕超则表示,对于上市银行来说,调降存款利率有利于扩大盈利空间,对银行股价也会是基本面上的利好。 审读:孙世建